有山有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启景观打造工程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扬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正在建设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亲自规划设计。目前,大运河博物馆工程主体部分已基本完工,室内装修工程接近尾声。记者在施工现场采访时看到,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建筑基本建成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周边景观打造也全面展开,未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有山有水。
堆土造山叠石假山
大运河博物馆北侧将“开门见山”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古运河边风景秀丽的运河三湾景区,记者今天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施工现场采访时看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附近的山水景观也在打造之中。
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北侧,一条连绵的土山已经打造完成。这条土山延绵不断,高约5米左右,从古运河岸边一直向东延伸,山头高低起伏,像自然山头那样。原先这里是一块平坦的地面,这次将大运河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开挖出来的泥土,因地制宜,堆土造山,便打造成了这一座山丘。在现场记者看到,在山丘堆土造山成型之后,绿化人员已开始进场,在山坡上栽种银杏等树木,未来这个山丘将树木葱绿,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不仅如此,在土山的南侧靠近大运河博物馆的地方,施工人员正在叠造假山。一辆吊车正伸展巨臂,起吊一块大石头,吊往指定位置,而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土山前的黄石假山已初具雏形。
建有小型水景观
大运河博物馆“巨轮”水中航行
不仅建设假山,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建有小型水景观,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塔之间南北相应,远看,大运河博物馆这艘“巨轮”就像在水中航行一样。
记者今天在现场采访时看到,正在叠制假山的南侧,博物馆的西侧、大运塔北侧,一块仿自然形状的大型水池已经建成,水池迂回曲折,整体呈不规则的圆形;而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西侧、大运塔南侧,一块大型水池同样成形,水池弯弯曲曲,有宽有窄,模拟自然造型,像一块小型湖面。在最南侧,还建有亲水平台。未来这个小型的“人工湖”注水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有山有水,呈现美丽的山水风光。如果登上大运塔或者大运河博物馆的顶部,从高空俯视,就可以看到,这一人工打造的水域是“细水长流”,波光粼粼。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群呈长方形,博物馆整体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船。而在旁边建设有这样一个水景后,从西侧看,这条“巨轮”便像航行在水中一样,从而呈现更加优美的身影。
修建道路打造码头
水路陆路都可到达博物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紧邻大运河河道,是保护、展示和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除打造“山水景观”外,一些基础配套设施也在建设之中,施工人员正在修建道路,打造码头,未来水路陆路都可到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大运塔的西侧,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正在建设之中,南侧的道路基本建成,北侧正在摊铺二灰土,准备进行道路建设。
而在古运河边,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驳岸和码头建设,沿岸下部的混凝土挡水墙已施工完成,正在进行上部的码头等施工。
“整个道路工程和码头工程全部完工后,无论是从水路还是陆路,都可以轻松到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施工人员介绍说。
记者今天同时了解到,北侧停车场及场内道路正在进行土方施工。施工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精心安排,科学施工,力争早日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