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敏代表:要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淮河、京杭运河衔接
惠济区境内的索须河,在古代是通济渠的一段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大运河的繁华落尽,在大地上留下了印记。我省已经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规划,但怎样才能让大运河“活起来”、融入到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呢?今年的河南省“两会”拉开帷幕,河南省人大代表张绍敏准备了《关于完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建议》,建议适时启动《规划》修编,将大运河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功能与我省淮河通航规划、工程有效衔接,与京杭运河实现衔接。
根据《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到203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力争实现郑汴洛旅游通航和卫河主要点段旅游通航,“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张绍敏认为,其主要目标多限于生态修复、遗址公园、旅游范畴。
目前,我省现有淮河干流及其沙河支流通航规划、工程,主要受限于枯水季节径流水量不足、沿线经济不发达、货运量较少,实际发挥作用远低于原有设计。而郑州、洛阳地区经济发达,货运量大,特别是煤炭、建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发运需求旺盛,如将现有淮河干流及其沙河支流通航拓展至郑州、洛阳地区,则与京杭运河货运基本情况一致,可以保障内河航运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促进沿线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洛阳地区有两大水库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为大运河补充水源,确保大运河常年通航提供保障。
为此,张绍敏建议,补充完善《规划》内容,郑州大运河至中牟段时,与贾鲁河贯通,向南经贾鲁河在周口市汇入沙河,构建起点于洛阳,经郑州、中牟、周口,至安徽,联通京杭运河。承运货物包括出省物资煤炭、钢铁、建材、矿石、粮食等、入省工业品。郑汴洛区段强化遗址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生态修复、旅游功能,兼顾漕运。尉氏县、周口段主要提升通航功能,兼顾生态补水。
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并不能历史地、真实地再现隋唐宋大运河。她说,我省应结合实际,既要传承历史文脉,又增大投入产出,突出传统利用功能,造福子孙后代,将大运河沿线打造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四类主体功能区,让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与民生、河南经济发展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