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运河泱泱 文脉绵长——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7-01 16:46:06 |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运河泱泱,泽润千里。6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本届论坛以“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为主题,发布了《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了《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扬州倡议》。

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怎样转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这场国际性论坛吸引了60余个国家运河城市代表、国际著名运河所在国驻华使节代表、运河领域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共商世界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共谋世界运河城市的合作发展。

推动活态传承

正值酷暑,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却游人如织。这个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一年内吸引了近120万人次参观。

论坛期间,历经两年搭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正式发布。这是一项依托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大运河沿线文化、生态、产业等资源线上整合,突破传统线下体验时空局限的创新之举。

而不久前,“壮游大运河”项目正式通过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认定,成为国内首个面向基础教育开放的非学历教育课程。暑假期间,一场中外青少年携手游运河的研学活动将线上线下同步开课。

“要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让大运河‘活起来’。”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要做到文化与自然、动态与静态、古代与当代、点面与线性、特殊与普遍、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实现运河文化真正融入城市建设、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融入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大运河文化的精髓首先体现在交流融通。”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展委员会委员黄杰认为,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未来,“运河为媒”将为推动各国运河城市深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启迪。

夯实生态基底

从楼船夜雪的瓜州古渡,到风正一帆悬的施桥船闸,再到水路弯曲、夹岸画屏的三湾公园……6月27日,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十二景”评选工作正式启动。

保护运河先要筑牢生态基底。近年来,扬州突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把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运河航道转型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批绿色新地标。在实现运河保护的同时,真真切切收获了“生态红利”。

“我们不仅要基于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我们还要增值自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认为,运河无限风光无处不在,为旅游和新能源开发提供可能。与当年运河的开凿和利用一样,这是一种增值自然的新思路。

“运河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生动案例。”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巴拉哈特·杜尔德耶夫介绍了本国的卡拉库姆运河。其贯穿沙漠东西1400多公里,为原本荒漠化的土地提供了水源、灌溉了农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发展。

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自然生态的永续利用。论坛期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发布了《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并授予扬州市“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这是全球首份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将以中英文版本向全球推广,为世界运河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样本。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1088条运河,沿线坐落着4000多座城市,占全球城市近30%。因此,推进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打造产业高地

“诗路画语”“烟花三月”“春江花月”……这是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现场。璀璨的灯火下,徜徉湖畔亭台,聆听蛙声蝉鸣,将扬州的夏日装扮得如梦如幻。

近年来,扬州积极筑造大运河文化带文旅新高地,招引一批高质量的运河文旅产业项目落户。论坛当天,当地举行了大运河(扬州)文旅发展推介大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投资总额近350亿元的44个运河文旅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河北省沧州市常务副市长和春军介绍,2022年当地拟投资225亿元,推进实施18个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和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

“大运河是一条活力充沛的发展之河,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的接续繁荣。”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认为,运河城市正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有必要在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新融合发展,让运河文化激荡起更多的市井味、烟火气,进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实施了《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江苏省等大运河沿岸省份发挥区位优势,高标准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出“运河百景”等文旅产品,创造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成功经验,为世界运河保护、运河城市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荐阅读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 这条河串起杭州繁华、擦亮世界瑰宝 其中,6个遗产点分别为:拱宸桥、广济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凤山水城门遗址、富义仓、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拱宸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大关桥之北,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杭州位于中国大运河之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穿城而过的运河千百年来滋养了杭州人民,也沉淀了杭州的历史文脉,擦亮了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金名片。
运河泱泱 文脉绵长——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综述 这是全球首份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将以中英文版本向全球推广,为世界运河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样本。运河泱泱,泽润千里。未来,“运河为媒”将为推动各国运河城市深化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启迪。
联动“长江干支” 智通“京杭运河” 赣江281公里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建成,信江231公里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生产制作完成。2020年7月,委托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制作汉江碾盘山至南岸嘴375公里航道电子航道图。对内,港航管理部门基于电子航道图‘底图’功能,逐步构建数字航道应用,实现了对航道地形、航标、水情、航道维护尺度等航道关键性指标的监测更加直观,对航道通畅、应急值守、生产调度等工作响应更加及时,对航标维护、航道疏浚、航道测绘等任务制定更加准确。
京冀通航 新的运河故事正在续写 北京市水务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薛文政介绍,为更好保护利用大运河,实现游船通航的目标,北京、河北两地相关部门完成了河道的综合治理,并逐步建设船闸和码头、布设助航标识、完善保障措施。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京冀两地还将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大运河及其沿岸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运河游船+”主题游线路。守着大运河,村民们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且直观的印象。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