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精准聚焦 助力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文章

发布时间: 2020-11-03 15:12:55 | 来源: 杭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也是浙东运河的起点,是中国大运河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大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生态河、民生河,也是老百姓家门口的遗产、流动的文化。如何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把大运河杭州段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10月27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12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就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询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相关部门及萧山、余杭区政府负责人现场应询。

加快推进运河二通道建设

全力优化运河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京杭运河是唯一贯穿我国南北的航运主通道,而浙江段更是沟通水运经济的主脉络。为了推动内河水运复兴、提升大宗货物运能和运力,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正在全力建设中。特别是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第二通道的建成,将分流杭州市区段大部分的货运量,有效解决市区航道拥堵状况、改变运河周边环境。

“目前运河二通道建设进展如何,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张永谊委员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主要由“四改三”段、二通道新开挖段、八堡船闸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四改三”段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基本完成,新开挖航道段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进度50%,八堡船闸段今年年底完成60%,到2022年6月底全面完工。“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与嘉兴市沟通对接,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大运河兼有文化、交通、生态、水利等多重价值,如今的大运河更是成为了老百姓日常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大运河遗产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如何进一步加强运河水环境整治、改善河道周边环境,提高市民群众的满意度?严伟明、王辉委员接连抛出了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当前正在加快运河区域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加大港口船舶治污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并加速流域美丽河湖的创建,使大运河成为美丽的景观河。“运河区域里共有610个小区,511个小区已经完成污水零直排,计划明年完成剩余99个小区的建设,实现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全覆盖。”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

奚国强委员则非常关心运河船舶污染源治理工作。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将利用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联合建立全链条闭环监管机制。

“余杭区将如何优化运河余杭段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对于杨英英委员的提问,余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狠抓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关停沿线低散乱企业,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从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着力,解决沿线环境突出问题。

建立可持续经费保障机制

推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走在前列

《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周庆久代表提问道: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关于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有哪些考虑和安排?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同时,调研编制了《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并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使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走在前列。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关条例执法检查时,王荣富委员留意到,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部分地方与浙江省有关规划不够一致。对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表示,将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对大运河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争取尽早实现多规融合,并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全力把大运河的保护做得更好。

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提升运河文化综合保护和展示水平是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阮英委员向市园文局询问,作为牵头部门如何加强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市园文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力量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日常巡查和监测,严格开展运河两岸涉建项目文物遗产影响评价,继续推进运河保护利用相关标准制定,深化运河文化研究和宣传,将大运河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

“文化旅游部门将如何梳理运河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陈伟民委员向市文广旅游局提出了问题。市文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串联沿线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百年老店、工业遗存等方式,打造运河文化展示体验基地和精品旅游线路。

汪华瑛委员关注的是浙东运河萧山段沿线老岳庙等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萧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对老岳庙文物建筑的恢复和修缮,并结合周边设施的整体改造提升,将这个区块打造成浙东运河沿岸的综合性休闲旅游空间和文化地标。

大运河的保护管理离不开坚实的资金保障。“将如何强化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资金保障?”骆寅委员的提问言简意赅。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的统筹力度,推动市区两级运河文化保护有关资金的落细落实,拓宽遗产保护经费来源渠道,推动完善大运河可持续经费保障机制,并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资金使用的监管。

姚坚委员提出,如何加强大运河沿线建设项目管控,不影响运河景观和遗产保护?市建委负责人说,将着重从制定建设形态设计导控、严格把关工程设计方案、强化施工期间监测保护三个方面来落实举措,最大限度减少大运河遗产区内的工程建设影响。

推荐阅读
百年荣华:自大运河而来,沿河而去​ 今年6月,全省首条“大运河戏曲驿站廊道”落户大运河畔,“戏曲运河”正逐步成为拱墅的一张文化旅游“金名片”。戏曲驿站作为大运河文旅融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打造大运河戏曲驿站廊道,创作重现以荣华戏园为代表的老戏台戏曲历史剧”被写进2020年杭州市拱墅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6月11日,浙江省“大运河戏曲驿站廊道”启动仪式在荣华戏园举行。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精准聚焦 助力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文章 姚坚委员提出,如何加强大运河沿线建设项目管控,不影响运河景观和遗产保护。市园文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力量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日常巡查和监测,严格开展运河两岸涉建项目文物遗产影响评价,继续推进运河保护利用相关标准制定,深化运河文化研究和宣传,将大运河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的统筹力度,推动市区两级运河文化保护有关资金的落细落实,拓宽遗产保护经费来源渠道,推动完善大运河可持续经费保障机制,并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资金使用的监管。
“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亮相国博 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这是国博首次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及其衍生出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继甲骨文文化展、《红楼梦》文化展、孔子文化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又一重要尝试。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历程,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篇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
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大运河主题赛公告 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大运河主题赛公告第一部分:总赛概述赛事名称: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本届主题:共同命运守望前行指导单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单位:中国外文局承办单位: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大赛组委会: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三)作品报送要求参赛者可通过中国网首页“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专题或搜索《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大运河主题赛公告》指定位置下载报名表,完成填写后,与参赛作品原件一起,整体压缩包文件(命名“大运河主题赛+作品名+作者”)同时提交至主题赛邮箱(jhdyhgs@163.com)和中国网“讲好中国故事”大赛征集系统(地址:http://ai.china.com.cn/gsds/works)。赛事简介:“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各领域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年度官方品牌活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