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春运首日 看京杭运河邵伯船闸温馨瞬间

发布时间: 2021-01-29 15:53:35 | 来源: 江南时报融媒体 | 作者: 梅剑飞 朱璇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又是一年新春时,1月28日,在春运首日,邵伯船闸扎实开展“温馨春运平安行优质服务暖民心”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用有温度、更贴心的工作与服务融化了船头的寒意。

上游航道祝福慰问送上船

“给你们提前拜个早年,这是大米和福字,还有《疫情防控指南》,春节期间要注意航行安全和疫情防控,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该所党员朱蓓带领志愿者为上游待闸船员送去了温暖和节日的问候,以实际行动拉近了闸船之间的距离。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会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面对志愿者送来的慰问品及安全与疫情防控知识,皖明光货0552的船主老张,始终洋溢着激动喜悦之情。

运行现场一句句提醒很暖心

“闸室里停好的船请带活缆绳,注意安全。”在该所一号闸运行现场,下游值班员朱义如正时刻关注现场运行动态,靠前指挥着船舶有序进闸。“看到党员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我也要为春运贡献一份力量。”朱义如说完,又拿起了话筒,继续投入到现场立体排档的工作中。

据了解,该所党员干部和班组骨干抓牢主责主业,积极投身“两保一强”专项行动,主动扎根一线。在待闸船舶较少时,科学安排运行方案,提高闸次运行效率,提升放闸速度,保证春运期间煤电油运等国家重点物资船舶优质高效通过。

远调大厅隔离疫情不隔离服务

“您可以关注我们船闸公众号,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通过手机远程缴费……”在该所上游远调站大厅,党员薄清正通过电话,帮助船员办理过闸费缴纳业务。“今天我是中班,下午没有一个船员上岸,大家都遵守着‘不见面’业务办理规则,我也要站好春运的每一班岗,为船员提供优质服务。”薄清说道。

自1月8日,该所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简化工作流程,将原先需船员携带证件到远调站办理业务的项目,落实到远调站电话、微信业务办理,并持续开通微信二维码进行扫码缴费,方便船员远程买票。

春运首日,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奋战在岗位一线。下一步,该所将进一步扎实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把好安全生产关,做好优质服务,营造安畅春运的良好氛围,时刻保障苏北运河畅通有序。

交汇点记者梅剑飞朱璇通讯员庄俊郑翔

 

推荐阅读
苏北运河“十三五”期间年货运量逾3亿吨 (资料图)苏北航务管理处供图如何让上述“五个转型”见效,苏北航务管理处采取“三大措施”,全面提高苏北运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苏北航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明确“向主动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转型。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苏北航务管理处党委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吹响“航运转型提升”进军号角。
春运首日 看京杭运河邵伯船闸温馨瞬间 下一步,该所将进一步扎实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把好安全生产关,做好优质服务,营造安畅春运的良好氛围,时刻保障苏北运河畅通有序。远调大厅隔离疫情不隔离服务“您可以关注我们船闸公众号,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通过手机远程缴费……”在该所上游远调站大厅,党员薄清正通过电话,帮助船员办理过闸费缴纳业务。”在该所一号闸运行现场,下游值班员朱义如正时刻关注现场运行动态,靠前指挥着船舶有序进闸。
护航春运 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迅速行动 分组对远调站、闸区、闸阀门、机电设备、助通航设施、消防器材、车船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求相关部门按春运工作方案责任到人,切实做好船舶进出闸的全程管理,加强现场的宣传指挥力度,把春运安全基础夯牢夯实,全力确保春运期间船闸安全生产。下午,该所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志愿者到船闸下游远调站开展“情暖春运”主题党日活动,向过往船员宣传疫情防控及冬季安全航行知识,发放《六圩河口全域党建联盟致广大过闸船员的一封信》、《施桥船闸疫情防控指南》,指导船员做好疫情防控,并向船员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叮嘱船员注意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在此基础上,还对下游远调站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检查,确保防控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苏州:建设“运河十景”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 记者获悉,江苏省苏州市计划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以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根据《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宝带桥、石湖五堤、平望·四河汇集为苏州“运河十景”建设目标。比如,吴门望亭计划整合“湖、田、街、桥、厂、站、园、驿”等景观,打造大运河独特景观带。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