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委员联名提案:擦亮大运河文化带的德州名片
“大运河是德州的母亲河,是德州城市文化的地标和文脉之魂,一代代德州人对大运河情有独钟。建议加大开发力度,力促大运河德州段早日呈现往日辉煌。”1月21日,德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德胜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今年带来的提案《擦亮大运河文化带的“德州名片”》,由22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
历史上的德州,因黄河而名,因运河而兴,大运河水,让德州与京津冀一脉相通,血肉相连。大运河的断航,直接破坏了社会产业链、生态链,经济发展出现断层,导致繁华落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让大运河恢复往日荣光,赋予了沿岸8省35市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各地都在争抢。天津的旅游通航工程已经开工;沧州沿运河旅游景观初步连点成线……
目前,德州市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初见成效,但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处于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尴尬局面。一直关注德州大运河发展的德州市政协委员们积极行动起,在2020年6月份,组织了一个专门调研小组。
王德胜介绍,通过调研发现主要问题表现为: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保护利用的现实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规划缺乏顶层设计,项目零散、层次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遗产保护系统性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运河文化带德州段保护开发利用雷声大、雨点小,重形式、轻结果。
“我们跑遍了大运河德州段沿岸104个村子,141公里土地,访先进,学经验,找不足。让大运河恢复通水通航,表面上看是22名委员联名提案,实质上我们代表着沿岸群众的期盼。”王德胜回忆,德州市政协专门召开民主协商会,让德州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讨,为大运河保护发展出思路。
目前,国家、省里正在组织申报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对德州擦亮大运河文化带的“德州名片”,具有重要意义。王德胜表示,大家在提案中建议统筹项目,创新融资模式,抓住国家扩大发行政府债券的有利时机,积极申请政府债券和专项资金;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带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共建机制,助力德州大运河开发保护利用。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双双通讯员王德鹏报道)